中新網1月13日電(中新財經記者 左宇坤)天道好輪回,我家特產瞞過誰?
哈爾濱的故事還在繼續(xù)。誰能想到,一波波“南北回禮”的友好互動,竟上演了一出“全國特產大摸底”的好戲,不僅挖掘了眾多“隱藏特產”的意外收獲,還發(fā)現了自己好像也被家鄉(xiāng)蒙在鼓里!
現實版的“身在家鄉(xiāng)為異客”正在上演,原來“外人”竟是我自己!
以為是進口的,結果是家門口的
家人們誰懂??!特產特產,竟是“特地背著本地人生產”?
事情還要從11位廣西“砂糖橘”小朋友勇闖哈爾濱說起。受到一路的熱情歡迎和暖心守護后,為答謝東北“老鐵”的熱情好客,廣西“老表”回贈了3車砂糖橘和8車沃柑;回禮這塊東北人可不認輸,黑龍江又回贈了10萬盒優(yōu)質撫遠蔓越莓。
就在眾人還沒來得及為這一暖心互動感慨時,更多人已經發(fā)現了事情不對勁:等會兒,你送凍梨大米紅腸山貨我都不說啥了,這個蔓越莓是咋回事?我們之前也沒聽說過?。?/p>
“現在我是不是東北‘親生的’這個問題已經無所謂了,關鍵你這防我防得有點狠吶?!倍桃曨l里,不少眉頭緊蹙的東北年輕人手拿一盒包裝精致的黑龍江新鮮蔓越莓,仿佛看著“陌生人”。
在固有印象里,蔓越莓大都進口自北美。但據央視新聞,蔓越莓2014年從北美地區(qū)引入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撫遠市,2023年當地的蔓越莓種植面積達到4200畝,產量有3000噸左右,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蔓越莓種植基地。
東北農業(yè)大學校長付強介紹,黑龍江地處“世界小漿果種植帶”,氣候優(yōu)勢明顯,營養(yǎng)與醫(yī)療保健功效俱佳的藍靛果、黑穗醋栗、野生藍莓、樹莓、沙棘等漿果資源數不勝數,小漿果種植面積達35萬畝,年產值近20億元,全省小漿果加工企業(yè)100余家,年產值近30億元,位居我國之首。
但隨著“南北回禮”的愈發(fā)熱鬧,“特產摸底”的逐漸深入,越來越多的網友發(fā)現,原來我的家鄉(xiāng)也在瞞著我偷偷生產好東西呢!
比如,與魚子醬、松露一道并稱世界三大珍饈的鵝肝,你可以在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找到這個正宗的法國味兒。
養(yǎng)鵝,六安本就很擅長,是皖西白鵝這一高品質鵝種的原產地和主產區(qū)之一。能吃肉還能薅毛的皖西白鵝給這里帶來了“白鵝之鄉(xiāng)”和“羽絨之都”美譽。于是養(yǎng)鵝養(yǎng)久了,當地就開始了產業(yè)升級,引進了原產于法國的世界上著名鵝肝專用品種——朗德鵝。
朗德鵝這一“歪果鵝”雖不“白毛浮綠水”,也不“紅掌撥清波”,但勝在“肝”。六安的水土和氣候很適宜它生長,據六安市畜牧業(yè)發(fā)展中心副主任賈昌澤介紹,全市每年產朗德鵝鵝肝3800噸,占全國鵝肥肝產量三成以上。
六安法式鵝肝,配上同在安徽的亳州威士忌和宿州伏特加,這才是真正的“不是歐洲去不起,而是安徽更有性價比?!?/p>
取一勺抹茶粉灑于杯中再加入熱水,持茶筅手腕使力快速攪打至杯面浮沫,一杯抹茶便制作完成。說到抹茶,不少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日本;但你在全世界吃到的抹茶食品,很可能產自貴州銅仁。
貴州抹茶已占到中國抹茶總產量的四分之一,貴州梵凈山腳下的銅仁市江口縣便有著“中國抹茶之都”美譽,擁有全球最大的抹茶單體車間,被譽為“世界抹茶超級工廠”,每天可生產抹茶10噸,年產量超4000噸,產品暢銷國內外。
以為是內陸地區(qū),結果是海鮮產區(qū)
“我活了幾十年,知道麻將、豆瓣醬、辣椒醬,你給我說家里還有魚子醬?”緊跟著“破防”的,是四川網友。
在世界魚子醬生產版圖中,四川雅安近年來異軍突起:年產魚子醬50噸,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創(chuàng)匯近1140萬美元。而如今全球市場上,中國產的魚子醬比例超過50%,四川則擁有全國第二的魚子醬產量。
雅安地處內陸腹地,為何與魚子醬結緣?據介紹,鱘魚是冷水性魚類,對水質水溫要求很高,而雅安水質常年穩(wěn)居全國前列。此外,天全縣高山引流的冰雪融水,也為養(yǎng)殖鱘魚提供了優(yōu)質水源。
更令人震驚的,還得數甘肅南美白對蝦。在被稱作“離海最遠的地方之一”的甘肅,竟然也能產“海鮮”。
2023年秋天,甘肅白銀和張掖迎來了羅氏沼蝦和南美白對蝦的豐收?!昂ur陸?zhàn)B”模式的工廠化養(yǎng)殖,讓南美白對蝦每年可產6茬,每茬產量可達2萬斤,填補高寒高海拔地區(qū)循環(huán)水養(yǎng)蝦市場的“空白”。
“我一個甘肅人,因為愛吃蝦專門跑到了廣東,結果你告訴我甘肅有什么?”萬萬沒想到的甘肅人民感慨:“你要不說,我差點以為是洋芋的新品種。”
除了甘肅,新疆的水產養(yǎng)殖也進入大眾視野,澳洲淡水龍蝦、羅氏沼蝦、三文魚、大螃蟹……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是不是“江浙滬等‘偏遠地區(qū)’不包郵”呀?
以為是鄰居特產,結果是自家生產
“媽,你就說還有什么吧,說出來我們心里有個底。”隨著各地紛紛開啟的“特產大摸底”,大家逐漸接受了“自己都不認識我自己”。
“泡一壺才舍得放幾根的寶貝,竟然是上海種的?”上世紀80年代初期,上海開始引種藏紅花。依靠種植藏紅花,上海崇明永樂村村民過上了幸福生活,這里也成為了“中國藏紅花之鄉(xiāng)”。目前,全村藏紅花種植面積超700畝,年產值2000余萬元。
說到最閃亮的“土特產”,河南帶著大鉆石前來一戰(zhàn)。河南東部的小縣城柘城有著“鉆石之都”的美譽,據了解,全縣金剛石超硬材料及相關配套企業(yè)達到128家,微粉年產量和出口量分別占全國市場份額的90%和85%,大顆粒單晶年產量、培育鉆石出口量均占全國的60%。
“種植面積超過10萬畝,約占全國的60%;年產優(yōu)質蘆筍12萬噸,是全國白蘆筍種植第一大縣?!边@一數據讓山東省菏澤市曹縣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蘆筍之鄉(xiāng)”。
“我們這種靈芝直徑達1.1米,重10多公斤,它撐開像一把大傘!”山東省聊城市冠縣是中國重要的靈芝生產基地,素有“靈芝之鄉(xiāng)”的美譽,靈芝產量占到全國總產量的三成以上 。
其實啊,大家嘴上說著“故鄉(xiāng)使我陌生”,心里卻是“老家讓我驕傲”。
熱鬧的全國特產大摸底還在持續(xù),你還知道家鄉(xiāng)什么隱藏款特產嗎?(完)
北疆新聞: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聞網站(客戶端),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yè)中心旗下國家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網站(客戶端)。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lián)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