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法官要充分理解頂層設計者的良苦用心,把文書公開作為庭審實質化的自然延伸,要克服心理負擔把裁判文書說理做實做透,使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感受更深,對法治的信仰更加堅定。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關系黨執(zhí)政興國,關系人民幸福安康,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必須更好發(fā)揮法治固根本、穩(wěn)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狈ㄖ我殉蔀榻ㄔO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鮮明特征和新時代烙印,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有效路徑,更是全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障。
法治社會建設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要使全體人民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wèi)者。因此,個體樹立法治理念、行事運用法治思維成為法治國家對個體參與社會治理的基本要求。而裁判文書作為人民法院司法公正的主要載體和窗口,在以公正為導向引領社會個體規(guī)范行為的同時,可以有效培育和提升民眾的法治意識。筆者認為,高質量的刑事裁判文書對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有重要意義,也是人民法院參與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綜合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刑事裁判文書作為審判過程最直接最具體的體現,必然要承擔起展示裁判說理的功能,負有為裁判結論提供正當理由的法律義務。裁判說理是裁判文書的核心內容,是展現法官內心思考和衡平技藝的外在表現,是刑事法官與被告人、被害人乃至民眾法律普及、溝通并努力形成共識的紐帶,承載著事實之固然和法律之所以然。因此,重視裁判理由的論證和公開,強化刑事法官的事理、法理、文理、情理的領悟能力、分析能力和邏輯能力,在實現司法公正公開方面具有十分迫切的現實意義。追本溯源,裁判文書的說理內容始終依附于以審判方式為核心的刑事訴訟制度,印證的是刑事審判程序的啟動、發(fā)展和終結的脈絡,折射的是法院在刑事審判活動中是否正當運用職權、履行職責,是否保障了被告人的訴訟權利,是否做到了程序公正和實體公正。以說理為核心的裁判文書是刑事案件審理活動的真實記載,是對庭審結束時評析或說明的整理和深化。隨著權利意識和法治要求的不斷提高,民眾已不再滿足于訴訟結果正義產品的單向接收,而是希望明確無誤地、毫不懷疑地看到法官主持正義的過程??梢哉f,裁判文書是對庭審實質化的完整呈現,可以讓民眾全面了解一起案件的訴訟流程,在恢復社會正義和培養(yǎng)民眾法治意識的同時,讓案件的裁判接受民眾的檢視和監(jiān)督,從而最大程度的避免司法腐敗。
證據是裁判文書說理的前提和核心,無論案件是否適用認罪認罰從寬程序,法官都必須堅持證據裁判規(guī)則,確保證據的充分性、印證性、閉合性,排除證據的瑕疵性、矛盾性和違法性。確保證據質量的關鍵則在于法官主持下接受控辯雙方的反復淬煉和拷問。因此,法官要不斷強化以審判為中心的意識,不能自陷于以往對偵查中心主義的復制和自圓其說,而是要在突出控辯雙方對抗性的基礎上,針對事實查清、證據分析、適法準確、結論符合審判邏輯和經驗法則等作出以法官為主體的獨立判斷和說理性結論。正如一位法學教授所言,如果法官無須在其判決結果與案件事實之間建立合理的說明與論證過程,非但不能有效提高法官的審判水平,增強其裁判文書制作能力,反而會使判決的制作成為掩蓋其專斷行為的合法載體,進而滋生枉法裁判和司法腐敗。裁判文書的說理要邏輯嚴密,應做到審查采信證據與認定事實以及訴辯或者控辯各方主張相對應、事理法理分析與事實結論相對應、判決主文與訴訟請求相對應。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增強法律文書說理性,推動公開法院生效裁判文書。五個《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綱要》中有三個明確提到要增強裁判文書的說理性,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出臺《關于加強和規(guī)范裁判文書釋法說理的指導意見》指出,裁判文書釋法說理的目的是通過闡明裁判結論的形成過程和正當性理由,提高裁判的可接受性,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tǒng)一。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出臺《關于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裁判文書釋法說理的指導意見》,要求充分發(fā)揮司法裁判在國家治理、社會治理中的規(guī)則引領和價值導向作用,進一步增強司法裁判的公信力和權威性。上述規(guī)范性文件的不斷推出,充分彰顯加強了刑事裁判文書說理的急迫性和必要性。
馬克思說,要運用法律就需要法官。同時也認為“法官不是每個人都可從事的職業(yè),它需要有特別的法律素養(yǎng)與法律訓練,否則就難以擔當起判斷的任務”。一份合格的裁判文書必然出自于一名稱職的法官之手,法官要對自己審理的案件制作出格式規(guī)范、敘事清楚、邏輯嚴密、說理透徹、符合法律、語言準確的裁判文書,必須具備與之匹配的政治素質、職業(yè)素養(yǎng)、法律專業(yè)知識以及邏輯思維能力、審判經驗、文字表達能力等多種能力。
公平正義是人民法院的不懈追求和終極目標,公開透明則是確保法院公正的必然要求。要使民眾對法院和法官產生信任和信賴,就要以民眾看得見的方式實現公正,把裁判活動置于民眾的審視和監(jiān)督之下。裁判文書公開則是倒逼裁判說理的有效制度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大司法公開力度,回應人民群眾對司法公正公開的關注和期待?!薄度嗣穹ㄔ旱谖鍌€五年改革綱要(2019-2023)》也明確提出要健全完善司法公開工作機制,堅持“以公開為原則,以不公開為例外”,推動裁判文書公開的規(guī)范化、標準化、信息化建設,讓訴訟活動更加透明、訴訟結果更可預期。刑事法官要充分理解頂層設計者的良苦用心,要轉變慣性思維,把文書公開作為庭審實質化的自然延伸,要克服心理負擔做實做透裁判文書說理。要堅信,裁判文書說理一方面可以從最大程度上保證司法公開,使其接受社會和民眾的監(jiān)督;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對被告人及家屬的判后答疑,增強判決的可接受性。某種程度上說,裁判文書說理和公開其實是對法官個人最好的保護。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張軍指出, “依法辦案”只是底線要求,法定自由裁量范圍內,要在法律空間中尋求最佳處理效果,讓人民群眾充分感受到公平正義。這就需要刑事法官不斷強化裁判說理,把每一篇刑事裁判文書都當成一堂法治公開課,使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感受更深,對法治的信仰更加堅定,這或許是另一層面的司法溫度。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狈ü偈钱斎坏姆ㄖ谓ㄔO引領者、社會治理重要參與者。刑事法官更需不忘仰望法律星空之初心,守護好中國法治的星辰大海。
北疆新聞: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聞網站(客戶端),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yè)中心旗下國家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網站(客戶端)。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lián)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