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乱码99久久影院,久久午夜av,中文字幕在线永久在线视频,亚洲欧洲在线看,亚洲国产精品电影,91av视频在线观看免费,人人射网站

客戶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北疆觀察
數字報刊
北疆新聞 > 國內 > 正文
超534億斤!山東夏糧實現“三增”
2023年07月21日 12:55 來源:央視網 關燈

  央視網消息:國家統(tǒng)計局最新發(fā)布的數據顯示,全國夏糧產量14613萬噸,處于較高水平,實現豐收。山東是我國第二大小麥主產省,2023年山東的夏糧收成如何?

  2023年山東夏糧總產量534.8億斤,同比增加6.5億斤,實現了總產、面積、單產“三增”的態(tài)勢。其中,單產444.6公斤每畝,同比增加4.83公斤,比全國平均單產高21%。

  山東冬小麥遭遇“冷”“熱”兩大考驗

  豐收是“管”出來的,又是“奪”回來的。在全國夏糧總產量下降的情況下,山東夏糧實現五連增實屬不易。2022年11月和2023年5月,山東6000多萬畝冬小麥分別遭遇了極端凍害天氣和高溫天氣的考驗。因此,如何做好夏糧“田管”是奪取豐收的關鍵。

  德州是山東重要的糧食產地,也是全國首個“畝產過噸糧、總產過百億”的地級市。當地用占全國0.9%的耕地生產出了全國1.4%的玉米、3%的小麥。然而,就是這個糧食生產底蘊如此豐厚的地區(qū),2023年的夏糧豐收卻也遭遇困難重重、一波三折。其中,氣候就是最大的“攔路虎”。

  對于山東的小麥種植戶來說,考驗不僅僅是 “冷”,2023年5月中上旬的“干熱風”,也讓種植戶們經歷了一場大考。

  王法宏告訴記者,山東省的小麥一般在每年的4月25日前后抽穗開花,也是需要養(yǎng)分較多的時期。此時,如果溫度超過30℃就會形成干熱風,影響小麥籽粒灌漿。

  “土”法“新”用 農業(yè)“鎮(zhèn)壓”抗寒保苗

  面對種種不利于小麥生長的情況,山東又是如何破解的?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針對2022年冬天突如其來的斷崖式降溫,山東省組織了萬名農業(yè)科技人員下鄉(xiāng)保春管,指導農戶抗寒保苗,王法宏就是這些科技人員中的一員。作為夏津縣這一片區(qū)的農業(yè)顧問,王法宏因地制宜開出了救治的“土藥方”——“鎮(zhèn)壓”。

  由于每塊地的情況都不同,“鎮(zhèn)壓”需要看天、看地,還要看苗情。苗情怎么看?在什么時間段“鎮(zhèn)壓”?對于許多種植戶來說卻把不準脈。

  有了農技專家的信譽擔保,農戶們決定嘗試一下。但是新問題又來了,一家一戶的種植戶“鎮(zhèn)壓”的設備效率低、耗費人工,而且鎮(zhèn)壓效果還不盡如人意。而此時,當地的農業(yè)社會化服務組織成了小麥“鎮(zhèn)壓”的急先鋒和主力軍。

  據當地農技人員告訴記者,經過及時“鎮(zhèn)壓”后的小麥,不僅沒有受到凍害影響,到了返青期后,分蘗比例還有了大幅提高,一二類苗占比達到了89.7%,比常年提高了3.7個百分點,全省小麥平均畝穗數40.13萬穗,搭起了豐收的架子。

  新聞鏈接:什么是農業(yè)“鎮(zhèn)壓”

  之所以采用“鎮(zhèn)壓”措施,是因為冬天土壤封凍、春天化凍之后,土壤會變得比較松軟,容易透氣跑墑。因此,小麥種植戶會采用石磙子或者鐵滾子等“鎮(zhèn)壓”工具,對麥田施加壓力,使土壤變得密實,減少透氣跑墑,來促進小麥根系的增長。

  防御“干熱風”危害 “一噴三防”保豐收

  在抗“冷”過程中,“鎮(zhèn)壓”的土藥方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案蔁犸L”當地又是如何應對的?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干熱風”會使小麥秸稈快速干枯,影響小麥的灌漿和籽粒的飽滿度,進而影響到小麥的產量和品質,預防的最好辦法就是“一噴三防”,也就是將殺蟲劑、殺菌劑、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混配,一次施藥來達到防病蟲害、防干熱風、防倒伏,增加籽粒重的目的。然而,面對2023年的高溫天氣,如果按照往年常規(guī)進行“一噴三防”,次數和用藥量都達不到效果。

  “一噴三防”的次數多了,農戶的成本投入勢必也會增加。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為減輕農民負擔,2023年,山東全省累計投入資金6億多元,通過購買社會化服務組織的統(tǒng)防統(tǒng)治服務、統(tǒng)一發(fā)放藥劑等方式,推動落實小麥“一噴三防”作業(yè)面積,實施面積達到9100多萬畝次,是小麥種植面積的1.5倍,實現了全覆蓋。

  經過一系列超常規(guī)管理措施的加持跟時間“賽跑”,山東6000多萬畝小麥成功抗住了“冷”,也隔住了“熱”,實現大豐收。

  在山東夏津縣一家面粉加工企業(yè),工作人員正對2023年新收的小麥進行容重和蛋白質含量檢測。結果顯示,與往年相比,這兩個指標均有提升。

北疆新聞: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聞網站(客戶端),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yè)中心旗下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網站(客戶端)。

編輯:方琳
65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這一課:向土地“學習”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